2025年7月,备受瞩目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项被誉为“世纪工程”的项目,不仅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布局,更以其空前的规模预示着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新篇章。该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高达6000万至8100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3000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约等于三座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之和,足以满足约3亿人口的年度用电需求。如此庞大的清洁电力注入,无疑将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输电”不如“输数据”
然而,巨大的发电量也带来了同样巨大的挑战:电力消纳。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地处西藏,本地人口稀少、工业规模有限,难以就地消纳如此庞大的电量。传统的“西电东送”模式虽是主要解决方案,但超长距离的特高压输电不仅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更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电力损耗 。
因此,行业里流行一句话:输煤不如输电,输电不如输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将电力这种初级能源产品,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也就是在能源富集地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利用当地充裕且低成本的清洁电力,为东部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计算能力。
数据中心作为稳定且巨大的电力负荷,能够有效吸纳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避免“弃风”、“弃光”现象,实现能源的就地高效利用。“东数西算”工程就是国家层面的“输电不如输数据”,通过西部丰复的情节能源消纳东部的算力需求,再将计算结果回输至东部用户端,其成本和效率远优于直接输送电力。
同时,当前全球加速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催生对算力(计算能力)的爆炸式需求。数据中心作为算力的物理载体,其市场规模持续膨胀,对能源消耗也在同比膨胀。预计到2025年,仅中国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就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4.1%。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数据中心的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这种庞大且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数据中心产业与能源产业的结合变得空前紧密,也为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电力消纳提供了一个规模匹配、前景广阔的出口。
西藏的独特优势:天然的绿色算力基地
在承接全国算力需求、成为下一个数据中心聚集地的竞赛中,西藏拥有两大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1.气候优势:极致的PUE(电能利用效率)优化潜力
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中,电费占比高达50%-70%,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IT设备的散热降温。西藏地处高原,常年气温较低,为数据中心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冷却条件。低温环境意味着数据中心可以大量采用“直接新风”等自然冷却技术,大幅减少甚至完全无需开启高耗能的传统压缩机制冷设备。
数据中心建设到这里,不仅可以在制冷等方面节能。高原地区空气洁净、干燥,能有效减少设备腐蚀和故障率,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
2.能源优势:海量的清洁水电资源
西藏是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核心清洁能源基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建成,将使这一优势达到顶峰。丰富的水电资源,可以为算力提供100%的绿色、稳定且低成本的电力供应,完美解决了数据中心产业高耗能与“双碳”目标之间的矛盾。
西藏成为数据中心聚集地的潜力,不仅源于其自然禀赋,更离不开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坚实的实践探索。自治区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数据中心项目已成功落地。
主要支持政策:
《西藏自治区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试行)》: 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4年12月发布,旨在促进和规范西藏自治区公共数据管理,保障公共数据安全,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释放公共数据价值。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计算应用大数据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实施意见》: 早在2017年7月便已出台,明确提出要加快云计算应用和大数据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西藏自治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方案(2023-2025年)》: 旨在加强西藏数字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信息化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已落地项目实例:

西藏宁算科技集团数据中心: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商业化数据中心之一,项目总投资达百亿级别。该中心充分利用本地清洁能源,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绿色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是“东数西算”在西藏实践的典范。
“雅江一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位于山南市,是西藏首个智算中心。项目一期已于2025年6月投运,规划提供2000P(FP16)的算力服务,旨在利用本地绿色能源,激活西藏的数字经济新引擎,直接服务于AI训练和推理等高价值算力场景。
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均已在拉萨建成并运营数据中心,为西藏的通信网络和数字服务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综合来看,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开工,不仅是一个能源工程,更是一个撬动区域产业变革的战略支点。它所带来的巨大绿色电能,恰好能满足数字时代对算力基础设施的“电力饥渴”。

西藏凭借“极寒气候+清洁能源”的双重核心优势,在建设绿色、低PUE、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方面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随着“东数西算”国策的深入推进和相关政策的持续加持,西藏完全有潜力从纯粹的“送电工”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算力服务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绿色算力枢纽。
同时,挑战依然存在。高海拔、严苛的自然环境对数据中心的建设、运维和人才吸引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连接西藏与东部主要经济节点之间的网络带宽、时延和可靠性,也需要持续大力投入和建设,以确保“数据”能够无障碍、低时延地“传输”。
雅鲁藏布江的澎湃水能,正等待着以“数据”的形式,奔涌向数字经济的星辰大海。西藏,正站在成为下一个数据中心聚集地的风口之上,“数据产品”或将成为西藏下一个“特产”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