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作者:2026 第三届AI算力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在近日的一场AI算力大变革论坛上,来自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专家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海外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屡创新高,国内大厂奋起直追,一场围绕算力基础设施的全球竞赛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谷歌、Meta等巨头每个季度都在上调AI资本开支指引”,开源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蒋颖在论坛开场便定下基调,“全球AI共振的产业趋势非常明确。”
1. 巨头们的军备竞赛
论坛透露出的信息显示,海外云业务增速持续亮眼,AI的正循环效应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以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国内AI巨头,正加速进入AI算力大规模投入期。
阿里在最近的云栖大会上宣布,未来三年AI资本开支将超3800亿元,并额外追加投资。更令人震撼的是,阿里预计到2032年,其IDC能耗将比2022年提升十倍。
腾讯的资本开支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大幅增长,并宣布开启大规模人才招聘。这些信号表明,国内巨头的AI军备竞赛正在加剧。
2. 三大核心主线浮出水面
在这场算力大战中,三大投资主线日益清晰:光通信、液冷和国产算力。
光通信领域正迎来技术快速迭代期。2025年是800G光模块放量元年,而2026年1.6T光模块将迎来规模化商用。更重要的是,硅光模块的渗透比例将大幅提升,产业格局面临重塑。
液冷技术正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随着AI芯片功耗持续攀升,传统的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论坛专家透露,2026年将是液冷产业爆发的元年,渗透率可能从几个点跃升至“至少百分之七八十”。
国产算力则在外部限制下加速自主可控。专家表示,随着国产AI芯片供给量的提升,2026年整个国产AI产业链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从国产算力芯片到计算设备、网络设备、AIDC,整个产业链都在迎来机遇。
3. 算力调度成关键瓶颈
随着算力规模急剧扩张,算力调度这一曾经被忽视的环节正成为关键瓶颈。
韦氏佳捷子公司佳杰云星的技术专家万新在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在用的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规模已达1080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FLOPS,居全球第二。到2028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达到2781 FLOPS。
但算力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低下问题突出。一边是政府和大型企业新建的算力资源池“忙时压力爆表,闲时纯属浪费电力”,另一边是行业用户“无法找到规模足够大、能够临时使用的算力资源”。
4. 绿色AIDC与算电协同
算力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能耗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大卫科技的技术总监陈振兴在论坛上指出,算力协同是实现绿色AIDC的关键路径。
“一次ChatGPT搜索的电力消耗是传统Google搜索的6到10倍”,陈振兴表示,“预计到2026年,数据中心电力使用量将达到650到700T瓦时。”
面对这一挑战,“算电协同”成为重要解决方案。通过计算资源与电力资源的统筹调配,实现“源随荷动”的电力平衡。国家层面已设定明确目标: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占比要达到80%。
5. 边缘算力与AI交互新机遇
随着AI应用深化,边缘算力需求呈现大幅增长。网速科技副总裁李东透露,该公司运营的GPU算力平台已超过“万卡”规模,算力超过2000P。
会畅通讯的董秘张晨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AI的未来:“AI的未来不仅是算力和算法的革命,更是一次人机交互界面的巨大变革。”
他认为,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AI应用将逐步落地,而再往后两年,人机交互界面的革新将沉淀下来,形成强大的应用平台。
@2026 第三届AI算力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版权所有